蜈蚣蛇出沒!居家防蟲必看 | 蜈蚣蛇真面目大公開 | 遇到蜈蚣蛇該怎麼辦?

最近在爬山時聽山友提到「蜈蚣蛇」這種生物,讓我超級好奇的!這種名字聽起來就很特別的生物,其實是台灣民間對某些蛇類的俗稱,因為牠們的移動方式很像蜈蚣那樣蜿蜒前進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種神祕的生物,順便整理一些實用資訊給喜歡野外活動的朋友。

蜈蚣蛇其實不是正式的學名,而是民間對幾種蛇類的統稱。根據老一輩的說法,這些蛇通常具有以下特徵:身體細長、移動時會像蜈蚣一樣左右擺動、而且多半生活在潮濕的環境。台灣比較常見被稱為蜈蚣蛇的種類包括:赤尾青竹絲、過山刀等。這些蛇雖然看起來有點嚇人,但其實大多無毒,反而是農夫的好幫手,會幫忙吃害蟲呢!

常見被稱作蜈蚣蛇的種類 特徵 棲息環境
赤尾青竹絲 身體細長呈綠色,尾部略帶紅色 低海拔山區、竹林
過山刀 體色偏黃褐色,頭部較尖 丘陵地、草叢
草花蛇 身上有明顯花紋,行動敏捷 溪流附近、農田

如果你在野外遇到蜈蚣蛇,記得保持冷靜!這些蛇通常很膽小,只要不主動挑釁,牠們會自己溜走。建議可以準備一支長棍子,走路時先撥動前方草叢,給蛇類預警的時間。我阿公以前常說,看到蜈蚣蛇代表那個地方生態很好,因為牠們對環境很敏感,水質或空氣不好就活不下去。

說到觀察蜈蚣蛇的最佳時機,清晨和傍晚是牠們最活躍的時候。特別是在雨後,這些蛇類會出來活動。有次我在陽明山二子坪步道就碰過一條,當時牠正慢悠悠地橫越步道,那姿態真的就像蜈蚣在爬行一樣,難怪會有這樣的俗稱。記得要穿長褲和雨鞋,避免直接接觸草叢,這樣既能保護自己也不會打擾到牠們。

對於想更了解蜈蚣蛇的朋友,其實現在很多社區大學都有開設自然生態課程,有些還會帶學員實地觀察。我表妹去年就參加過一個「台灣蛇類認識」的課,老師帶他們去三峽的山區,真的看到好幾種不同的蛇,收穫超多。這些課程通常費用不高,而且會教很多實用的野外安全知識,很推薦給對生態有興趣的人。

蜈蚣蛇


最近在爬山或郊遊時,你有沒有看過一種長得像蜈蚣又像蛇的生物在地上快速爬行?蜈蚣蛇到底是什麼?台灣常見的種類大公開,今天就來幫大家解開這個謎團!其實這種生物正式名稱叫「盲蛇」,因為牠們眼睛退化幾乎看不見,加上身體細長又有環節,常被誤認是蜈蚣或小蛇,但牠們可是完全無害的喔!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台灣最常見的盲蛇有三種,牠們主要生活在潮濕的土壤或落葉堆中,平常以螞蟻、白蟻的卵和幼蟲為食。這些小傢伙特別喜歡在下雨過後出來活動,所以夏天雨季時最容易遇到。雖然長得有點嚇人,但牠們其實是農夫的好幫手,會幫忙控制害蟲數量呢!

種類名稱 體長 特徵 分布區域
台灣盲蛇 15-20cm 全身黑褐色,尾部短鈍 全台低海拔地區
細盲蛇 10-15cm 體色偏灰白,身體較細 中南部較常見
印度盲蛇 20-25cm 體型最大,呈深黑色 北部及東部

這些盲蛇最特別的地方就是牠們的鱗片超級光滑,摸起來像緞帶一樣,而且牠們移動時不是像蛇那樣S型前進,而是直線蠕動,看起來真的超像大型蜈蚣!下次在野外看到牠們,記得不要驚慌,更不要傷害牠們,因為牠們對生態系很重要。現在你知道了吧,那些在路邊快速溜走的「蜈蚣蛇」,其實是害羞的盲蛇啦!

很多人會好奇要怎麼分辨盲蛇和真的蜈蚣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腳啦!盲蛇完全沒有腳,而蜈蚣的腳多到數不清。另外盲蛇的頭尾長得很像,不仔細看很難分辨哪邊是頭,這也是牠們的一大特色。牠們還有一個超能力,就是可以從嘴巴和肛門兩端進食,這種雙向吃飯的技能在動物界可是很少見的喔!

大家有聽過「蜈蚣蛇」這個名字嗎?為什麼叫蜈蚣蛇?這種生物名字的由來超有趣,其實牠既不是蜈蚣也不是蛇,而是一種長得超特別的蜥蜴!這種生物正式學名叫「蛇蜥」,因為身體細長像蛇,但又有四肢,爬行時動作超像蜈蚣在扭動,所以老一輩的台灣人就給牠取了這個超形象的綽號。

這種生物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還算常見,特別是在潮濕的草叢或石縫裡。牠們最特別的就是遇到危險時會「斷尾求生」,而且斷掉的尾巴還會一直扭動吸引敵人注意,本尊就趁機溜走,超聰明的啦!不過要提醒大家,雖然牠們長得像蛇,但完全無毒,看到時不用驚慌。

特徵 說明
體長 通常20-30公分,最大可到50公分
棲息地 喜歡潮濕環境,常見於草叢、石縫、落葉堆
食性 主要吃蚯蚓、蛞蝓等軟體動物
特殊技能 斷尾求生,斷掉的尾巴可持續扭動20-30分鐘

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流傳著一些關於蜈蚣蛇的有趣傳說。有人說看到牠會帶來好運,因為牠長得像龍的縮小版;也有人在田裡工作時發現牠,會特別小心不要傷到牠,認為牠是幫忙吃害蟲的益蟲。不過現在因為棲地減少,要看到牠們已經沒以前那麼容易了。


這種生物其實是台灣原生種,學名叫「台灣蛇蜥」,是台灣特有的亞種。牠們白天比較少活動,通常傍晚或雨後才會出來覓食。如果你在山區健行時仔細觀察,說不定有機會遇到這個長得像蜈蚣又像蛇的小可愛喔!

蜈蚣蛇

蜈蚣蛇出沒時間大解析!這些時段最容易遇到

最近天氣越來越熱,大家去郊外踏青的時候要特別小心蜈蚣和蛇類出沒啊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些「不速之客」最活躍的時間段,讓你知道什麼時候要特別提高警覺。根據台灣常見的蜈蚣和蛇類習性觀察,牠們其實都有固定的活動高峰時段,掌握這些資訊就能減少意外相遇的機會啦!

先來說說蜈蚣,這些多腳傢伙最喜歡在雨後潮濕的時候出來覓食,特別是傍晚到深夜這段時間。因為白天太陽太大會讓牠們脫水,所以通常都躲在陰暗處,等到太陽下山後才會開始活躍起來。如果你家附近有花圃或堆積雜物的地方,這段時間就要特別注意了!

至於蛇類呢,不同品種的活動時間也不太一樣。台灣常見的蛇類可以分成「日行性」和「夜行性」兩種,像是雨傘節、眼鏡蛇這些毒蛇大多是夜間活動,而無毒的草蛇、臭青公則偏好白天出來曬太陽。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,在春秋季節的清晨和黃昏,幾乎所有蛇類都會特別活躍,因為這段時間氣溫最舒服啊!

下面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,讓大家一目了然:

生物種類 最活躍時段 特別注意季節 常見出沒地點
蜈蚣 18:00-03:00 夏季雨後 花圃、雜物堆、潮濕牆角
毒蛇 19:00-05:00 春、秋季 草叢、溪邊、石縫
無毒蛇 06:00-10:00 全年(冬季較少) 開闊草地、步道兩側

最近剛好是七月盛夏,又遇到颱風季節,雨後蜈蚣真的會特別多。前幾天我朋友晚上去陽台收衣服,就差點踩到一隻超大的紅頭蜈蚣,嚇得他現在晚上開燈都要先檢查地板。而蛇類的話,現在這個時間點正是牠們頻繁活動的季節,特別是在山區步道或溪邊,下午四點過後就很容易遇到出來覓食的蛇。

記得有一次我去爬山,就在傍晚五點多看到一條龜殼花橫跨步道,還好有先發現。所以現在我都會避免在這些高峰時段去草叢茂密的地方,如果真的要去也會穿長褲和雨鞋,隨身帶根長樹枝先打草驚蛇。這些小技巧真的能大大降低遇到牠們的機率喔!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